天宁区教科研课题 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22-05-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秋怡


天宁区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     地域资源助推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填表日期             202112            

        

拟结题时间           202312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制


     

 

1.请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除可以附页的内容外,请勿随意更改表格形式,尤其注意表格实际打印时不可破页。

2.本表报送一式2份,原则上要求统一用A4纸双面印制。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天宁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常州市翠虹路1号  邮政编码:213026

联系电话:86605516          电子邮件:tjujys@{域名已经过期}

网址:http://www.tn.czedu.cn  (天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5.数据表各项均不得缺填,以下为注意事项:

1)课题名称  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2)课题负责人 即主持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不能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和主持相同时段研究课题的,不得申请。限1人。

4)拟结题时间 区级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两年。

5)研究专长 例如:教育管理、小学语文教学……限填1项。

6)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例如:**子课题组组长、组员……

7)课题完成情况 例如:主持并已结题、主持但未结题、参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贾虹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812


行政职务

园长

专业技术职称

幼儿园一级

研究

专长

学前教育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联系电话

13912337688

通讯地址

常州市晋陵中路534号

邮政编码

213000

电子信箱

708832955@{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连主持人在内限10人,主持人不填入下表)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幼儿园一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协助管理课题

 

幼儿园二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实践研究、资料管理

 

幼儿园一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实践研究、资料管理

 

幼儿园一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实践研究、资料管理

王晓霞

幼儿园二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实践研究

刘闵珂

幼儿园一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实践研究

周晔华

幼儿园一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实践研究

吴南萍

幼儿园一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实践研究

 

幼儿园二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实践研究

曹庆

幼儿园二级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

幼儿教育

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市级课题

《幼儿园“游戏故事”的研究》

2016

协助管理课题

已结题

发表或获奖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报刊或授奖部门

时间

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重温案例《我要吃糖》

发表于《情感读本》

2021年4月

《指南》精神指导下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发表于《教研周刊》

2021年4月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请分5部分逐项填写,详述研究内容,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地域

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本课题的地域是指以幼儿园为中心、晋陵中路为主干线,北至奥体中心、南到青果巷、东至天宁寺、西到北大街,这四个方位内所涵盖的范围。

2.地域资源

一般指在一定空间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本课题的地域资源是以园所为中心辐射四个方位,一定范围内所涵盖的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为幼儿园主题课程服务,助推园本化课程深入进行的资源内容。

3.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形成的适合本园特点的课程。本课题中将利用地域资源对我园已有的园本课程进行深入实践和调整,力求实现课程的优化,并总结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研究领域现状

1)关于“地域资源”

国内有关地域资源的研究最早是在城市建设和工程开发中进行的。国外的相关研究则是开始于经济发展领域。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我们发现直到2004年开始,地域资源才与学校课程相联系。从2009年起,关于将地域资源作用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研究逐渐开展。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来对于课程资源、学校周边资源的研究到达了一个高潮。18—20年关于“地域资源”的研究开始与幼儿园的“生活教育”“主题学习”“体验式课程”“社会领域课程”等方面结合展开。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中,也需要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地域资源的价值不断得到学前教育人的认可和重视。充分挖掘、选择并整合各种本土教肓资源,将其引人幼儿园的课程中,利用生活化、本土化、原生态化、多样化的材料创设具有本土文化的主题环境,丰富具有自主性、本土化、园本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这已经逐渐成为幼教人的共识。但这类研究更多地在有着民族特色或是有深厚文化底。的地方挖掘的比较深入,相对于城市相关研究有,但并没有深入和整个幼儿园小中大不同年龄段课程相结合,显现地方特色,比如地方人文、景观、传统文化等相融合;普遍从大入手,大环境感受;从小(幼儿园地理位置)入手,四面辐射延伸的挖掘研究不多。

2关于“园本课程”

每所幼儿园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课程、园本化课程。关于园本课程的研究也从很早就开始了。从2001年虞永平教授的《试论园本课程的建设》开始,国内对于园本课程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各式各样的园本课程拔地而起,从2002年起各地掀起了一阵“生态课程”“田野课程”等利用自然资源构建的园本课程热潮,到2010年起各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创建具有园所特色的园本课程。近两年,有关园本课程的研究开始以优化、重建、整合为主。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进行,在完成了第一个支架“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后,我们正逐步的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关注社会,这也正引导我们积极开拓利用周边地域资源来助推本园的课程实施。因此,将地域资源用于主题性教学活动的案例研究越来越多,各园所积累的具有园本特色的微主题活动、课程故事也如雨后春笋般比比皆是。关于地域资源和园本课程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但现有的研究中大都是案例式的研究,或是地域资源背景下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将其进行总结提升的策略研究较少。因此,如果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出有效的优化策略,那么对于园所进一步开发利用地域资源,推进园本课程实施也会更加有效、便捷。

2.研究价值

地域资源经过开发,可以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以满足不同幼儿园和教师的需要,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课程体系。

我们幼儿园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幼儿园周边有很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优化园本课程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教学素材。我们可以借助绘制课程资源地图,在此过程中,用多种方式、手段,家园共享,以此为路径,开发、梳理、整合课程活动,打造地域本土文化,重新组织、编排相关主题课程,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从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来重构园本课程,进一步优化园本课程。同时,增强幼儿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形成 “文化滋养幼儿、幼儿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建设和完善课程资源地图,以此为路径,归纳、整理幼儿园周边可利用资源,形成园所特色资源库,将园所周边地域资源系统化。

2)打造地域本土文化,结合主题,重新丰富相关主题课程,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从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来重构园本课程,进一步优化园本课程。

3)增强幼儿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形成“文化滋养幼儿、幼儿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2.研究内容

1)绘制“课程资源地图”,以多种方式呈现。

“课程资源地图”是指对幼儿园周边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调查后,绘制出一张资源地图,直观形象地标识出教师可以利用资源的自然空间资源、人力资源、配套的物质资源或数字资源等。

以幼儿园为中心,晋陵中路为主干道,一般方圆3~10公里左右直径范围内展开各类资源的调查、搜集、分类、梳理,逐步以图文并茂、简易纸质版、电子版及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地图”,以方便教师提取资源信息和预设课程,能够围绕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幼儿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挑战。

2)以一日生活和传统文化为经纬,梳理周边有效资源,丰富园本课程。

幼儿园课程内容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以幼儿的实践生活为主线,地域文化资源为路径,结合传统文化,比如节日、节气、风俗等,以传统文化为底色来丰富幼儿园课程。在关注幼儿生活空间转换的基础上确立幼儿在课程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并对收集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依照幼儿发展的逻辑来规划和调整园本课程。

3)在探索周边课程资源的活动中,发展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在帮助幼儿获得认知和经验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基于幼儿的立场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去培养幼儿良好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等可以支撑幼儿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品质。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利用课程地图,用图式、文字、照片等手段系统地呈现地域文化资源,结合主题活动,丰富幼儿园课程的过程当中,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用多种表征方式对自身的课程学习进行记录、评价和反思,引导幼儿更好地把握学习的目标,更好地梳理和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22.1--- 2022.3

确定课题及研究方案 ,组建课题研究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学习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同时深入了解教师在活动中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困惑。

2)实施阶段:2022.4--- 2023.8

分阶段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绘制“课程资源地图”, 梳理周边有效资源,以多种方式呈现。再以一日生活和传统文化为经纬,结合课程资源地图建构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引领幼儿在探索周边课程资源的活动中,发展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3)总结阶段:2023.9 ---- 2023.12

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提升研究质量,形成区域内“课程资源地图”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园本课程集”和课题研究论文集等系列成果。对本课题的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成果进行系统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集研究资料和成果,申请课题结题。

3.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去整理、归纳、发现园所周边文化资源,以更好的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化园本课程。其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具体研究现场,灵活运用文献研究及经验总结法。

调查法: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支持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地方资源的资料,从而获得相关的科学事实。

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计划、实施、分析思考和总结,对相关地域资源的认知、教师如何有效结合资源更好的开展课程、幼儿对生活的认知、经验的获得展开研究,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帮助幼儿得到发展。

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分析、提炼相关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课程中的做法、体会和经验,形成典型案例,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推广运用。

观察法:运用多种观察方式,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观察课程中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及环境对幼儿的作用和影响等,同时反思在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

1)“以地域资源为路径”是让幼儿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的途径。

“地域资源”可以通过创建课程资源地图,在游览地图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走进生活,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对自己的周边资源感兴趣,学会观察、关注自己及周边事物。

2)地域资源和幼儿园课程相融合,提升教师“教育生活观”的理念,更好的促使幼儿在生活中成长,展开“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幼儿教育最自然的状态就是从幼儿生活的环境及周边人事开始,把这些幼儿熟悉的点点滴滴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极容易打开自我,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回应、支持幼儿,促使幼儿不断提升,也契合了《指南》指出的: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教育理念。

2.可能的创新之处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程资源地图,让幼儿以亲子活动、参观、游览、多媒体搜索等多种手段参与课程、体验生活,在了解自己周边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认知的同时,增强幼儿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形成 “文化滋养幼儿、幼儿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核心成员

具有一定经验的研究团队。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别为市骨干教师以及青年教师,大都有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经历,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并在研究中取得市、区多项研究成果,青年教师也都是全区最优秀的教师,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善于学习思考,积极实践研究。

2.研究基础

具有一定的课程研究基础。近几年来,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资源、课程游戏化的研究,并且从课程的现状出发,组织教师对课程相关内容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多项课程活动在常州市组织的评比中获奖,形成了一些基础性资源和基础。

3.保障条件

1)加强课题管理。区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制订健全的课题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积累,及时记录、反馈研究状况。

3)重视教师培训。根据研究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戏的专题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发挥专家作用。聘请市内、外有关专家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和指导,对课题进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以提高课题研究的专业水平。

5)明确研究经费。在园所的支持下,安排足额的研究经费,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相信,我们能够通过专业引领、深入观察、组内研究、同行交流、自我反思、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真正使本课题研究能够开发与利用地域资源,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使幼儿园课程个性化、多样化,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使幼儿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

四、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课程资源地图

立体地图和电子地图

2022.8

汪茹

课程资源库

实物资源与电子资源

各学期末

王静

主题活动方案集

文档

各学期末

王益

相关论文集

文档

各学期末

王翔

中期评估报告

文档

各学期末

贾虹

最终成果(限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课程资源地图集

多媒体数码版

2023.12

汪茹

园本课程集

装订书集

2023.12

贾虹

相关发表论文集

论文集

2023.12

贾虹

 

五、评审意见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区级课题)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