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共享游戏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3-10-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秋怡

摘要:幼儿阶段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奇心强,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身边的地域资源,丰富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游戏活动。“户外区域游戏”是“区域游戏”概念的升华,其中户外“共享区域”不仅指幼儿园户外场地上专设的大型体育器材的共享,还指时间、材料、计划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共享区域游戏使原本单一的游戏区域之间产生关联性、互动性,让同龄段幼儿能够真正享受空间共享、材料共享和经验共享。因此,教师用好地域资源,能够丰富共享游戏。

关键词:地域资源;幼儿;户外游戏;共享游戏;策略

游戏是3~6岁儿童基本的学习与活动形式,除可以使其在幼年时期的学习与活动中充分感知快乐,收获美好记忆外,还能督促其自主思考、动手动脑、参与集体活动,促进其智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1]。幼儿教师应珍视游戏价值,积极开发、开展多种游戏,让幼儿注重参与游戏,在自主游戏中取得进步。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体。不同地域的地域文化不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这些“文化”和“景观”,都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基于地域资源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既可以丰富幼儿自主游戏内容,又可以拓展幼儿自主活动空间。教师应贯彻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幼儿园自主游戏,努力挖掘并应用地域资源。

一、立足自然环境,挖掘并利用地域自然资源

地域自然资源是地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开发幼儿自主游戏,能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需求,激活其游戏主动性。所以基于地域资源开展幼儿自主游戏,可寻找自然中的资源,多挖掘、利用地域自然资源。

(一)收集材料,促进自主游戏的开展。对于幼儿来说,材料往往直接影响着他们开展自主游戏的兴趣。而地域自然资源中有丰富的自然材料。教师应寻找此类资源,将其有效地应用起来,增加幼儿自主游戏材料,为其提供“玩游戏”的自然道具。例如,教师可以打造“自然百宝箱”,在园所地域自然资源环境中,收集竹子、干草、瓦片、纸扇、木桩、树叶、树枝、干花、鹅卵石、鸡蛋壳、麻袋、麻绳、秸秆、贝壳等资源,将它们投放在百宝箱中,让幼儿根据自身想法取用。同时,教师可以动员幼儿与家长在户外活动中主动收集其他资源并投入“自然百宝箱”,以持续地丰富百宝箱中的自主游戏自然材料,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比方说,幼儿可能会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新鲜花瓣放在“自然百宝箱”中,并适量取用树叶、树枝等材料,开展“编花环”自主游戏;也可能会收集黄泥、黑土、沙粒等材料,取用干草和瓦片,自主开展“盖房子”游戏。

(二)创造空间,促进自主游戏的进行。地域自然资源包括材料资源与空间资源,教师在开展自主游戏时,不能将幼儿拘束在有限的园所空间中,而是要适当拓展空间,使幼儿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活动。另外,教师要站在幼儿立场上,要在地域自然资源中,为幼儿创造自主游戏活动空间[2]。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自由追逐、肆意奔跑,越是具有突破性的探索活动,越能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大自然就是一个能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未知欲的空间。教师可以将地域自然空间资源利用起来,让幼儿走出教室,走进更广阔的大自然,有效拓展幼儿自主游戏空间。

二、利用农村地域资源,建设“欢乐农家乐”课程

农村的孩子接触农村劳作较多,他们常常从祖辈和父辈的劳动中,了解到农村日常里有哪些劳动,认识简单的劳动工具,知道连枷可以把黄豆杆子上的黄豆打下来,知道独轮推车可以运送粮食,知道石磨可以将玉米、大米、小麦等磨成粉,使之成为可以食用的“玉米面”“米面”等。教师可以利用农村地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给幼儿提供多样性的课程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与水平。例如,关于豆制品制作的课程实践豆浆是怎么来的?有的幼儿在家里见过父母用石磨磨过大豆,了解到制作豆浆需要先将大豆磨成浆,磨的过程中还要不停给石磨加水,磨好后,放进大锅,煮熟,熟一次还不够,需要煮沸两到三次,等豆浆真正熟透了,就可以挑浆皮,放卤子做成豆腐和豆皮。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带进“农家乐”体验屋,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到磨豆浆、煮豆浆、点卤子、做豆腐、做豆皮的实践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在劳动中相互合作,遇到问题懂得协商。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孩子们准备适合幼儿劳作的小型农具,如小石磨、小笤帚、小镰刀、小菜刀等。幼儿在锤锤、打打、拧拧、磨磨的劳作中,感受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体验活动的乐趣。在生活体验馆,孩子们还用手动料理机、果汁杯、石磨、安全厨具,加工采摘自农场的粮食、水果,加工好的果蔬汁、蔬果拼盘可以跟其他幼儿一起分享,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还可以建立乡土主题探索区,农村里有桑田,我们可以创设“养蚕”课程;农村里资源丰富,我们可以创设“泥工坊”。教师可以以班级活动室、走廊、楼道为单位,以“家乡风情”为主题,打造“第一‘茧’”“农家小吃”“唐人艺术”等主题探索区,让幼儿了解家乡,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交往等能力。此外,一些农作工具,如筛子、木梯、板凳、草垫、草圈、箩筐、渔网、鱼篓等乡土资源,都是幼儿手工艺术的载体。其中,木梯和板凳还是孩子们体育游戏的重要材料,教师要积极挖掘农村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自然资源,制作游戏工具

幼儿园教育教学应该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事件,要抓住机会。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天性好动爱玩,游戏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形式。利用自然资源制作游戏工具也是将地域资源与共享区域游戏融合的一项途径,教师可以将自然中常见的物品利用起来,制作成具有自然气息的教学用具。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这也是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一些手工作品,以此装点共享游戏区域,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自然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材料,将树枝、树叶、松果等自然资源拼凑组合就可以得到一幅精美的艺术品。

四、结论:

地域资源充分融入幼儿园的共享游戏活动,可有效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创生,使幼儿园共享游戏活动与自然能够更加紧密的联合,以此增强幼儿对自然的理解,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凌云.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教学,2019,(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