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域资源 支持幼儿探究 ——以中班《美丽的秋天》主题下“探秘菜场”活动为例
发布时间:2023-10-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秋怡

摘要:课程资源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园以周边资源为抓手,开展了区级课题《地域资源运用于园本课程的案例研究》,积极开发和利用地域资源的育人价值,助推园本课程的建设。本文是在研究基础上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旨在借助地域资源支持幼儿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探究活动,同时提升教师的资源意识。

关键词:地域资源 支持 探究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第一步支架就提出:每所幼儿园需要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要让幼儿在与环境资源的互动和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将资源转化为幼儿的实际经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也提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突破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周边的地域资源,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和探究提供支持。

一、以“趣”为引,拉开探究活动序幕





在主题活动开展前,我们给孩子发了一份调查问卷,询问他们秋天有哪些变化?秋天有哪些好吃的?关于秋天你想了解些什么?……


通过问卷的反馈,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秋天食物的种类了解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些常见的水果:如橘子、苹果、梨子,很少有孩子知道柿子、柚子等。蔬菜农作物就了解的更少了,除了南瓜、玉米、萝卜几乎就没有了。

于是,我们追问:你们和大人一起去买过菜吗?会去哪里买菜呢?

有孩子说:“我跟奶奶去超市买过菜。”

有孩子说:“我们家楼下就有一个可以买菜的商店。”

有孩子说:“我妈妈都是在手机上面买菜的,菜直接送到我们家里的。”

但大部分孩子都没有“买菜”的经历,这可以说是城区孩子的共性问题。随着小区配套设施的不断丰富,微型果蔬店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菜市场的地位,成为了更加便利、更受群众喜爱的买菜场所。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线上购物也成为了当代人消费的主要手段。因此,现在的孩子接触新鲜食材的机会真的很少。至此,便萌发了带孩子们去菜场的想法。当老师问到:你们想不想去菜场看看,秋天到底有哪些好吃的呢?所有的孩子都很兴奋的喊道:想!

根据我园的地域资源清单,我们了解到距离我园七百多米的中山门菜市场,是一个隐于市中心的常州网红老菜场。里面各种各样的食材十分丰富,于是一次“菜场探秘”活动便计划开来……

二、以“家”为基,拓展探究前期经验

在实地参观前,为了了解孩子们对菜场的已有经验和对菜场的理解,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菜场会是什么样子的?菜场里有些什么?”同时,结合家庭教育,请孩子们回去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一步建构幼儿对菜场的生活经验。

“菜场里肯定有很多的蔬菜,有青菜、辣椒还有鸡蛋、土豆。”

“我奶奶说菜场还有买鸡和鸭子呢。”








“我跟外婆去过菜场,那里有很多人,每个人面前有一个位置上面放着各种各样的菜……


通过讨论和采访,孩子们对菜场都有了一个初步的想象。于是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猜想表达了出来。有的菜场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的菜场摆着整齐的货架,货架上摆满了各种蔬菜;有的菜场还会卖各种鱼虾和肉;有的菜场里有很多人,他们在很大声的说话……





探秘菜场的活动一经公布,就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通过前期的讨论和采访孩子们一点一点拓宽了自己对菜场的认知,对于活动的兴趣也愈加浓厚。通过孩子们的表征能够看出,部分幼儿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知道菜场里有摊位、货架、各种瓜果蔬菜、生鲜食品等。

在地域资源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出发,此次的菜场探秘活动也是基于园本课程的开展,借周边资源来拓展幼儿生活经验。但考虑到“菜场”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常去的场所,有部分幼儿也住在园所周边,因此我们在活动中也会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生活圈里的资源,结合家园共育的方式,请家长带着孩子可以先去周边的超市、蔬菜店看一看,找一找“秋天的味道”。

三、以“实”为力,支持探究活动开展

经过一系列的前期讨论和准备,探秘菜场的实践探究活动正式展开。

孩子带着兴奋地脚步,像中山门菜场出发!入口处各式各样的摊位、店铺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目光牢牢锁住。“原来菜场不光卖菜还有这么好吃的呀”“你们看,这个我吃过,我外婆给我买过,这个是中国汉堡;还有这个是我爸爸最喜欢吃的卤菜”“我喜欢吃烤鸭“我喜欢吃这个”……一到菜场孩子们便激动地七嘴八舌聊了起来。有些是平时他们在家吃过的,看过的,有些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所有的一切在孩子们眼里都是那么有趣。

师:孩子们,菜场里的东西是不是很丰富呀,但是别忘了,我们今天是来找什么的呢?孩子回答道:找秋天。

“老师,你看那里有卖烤山芋和糖炒栗子的,我妈妈告诉我这些都是秋天的美食。哇,好香啊!

“看,那里有好多水果!”

孩子们瞬间又被五颜六色的水果给吸引住了。











老师:“原来秋天有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呀,那你们都认识哪些水果。


“这个是苹果、香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自己知道的水果。

“咦,这是什么呀?”孩子们转眼望向老师,老师表示:“我也不知道,你们可以问问水果店的老板呀。”于是孩子们向老板问到:爷爷,这个是什么呀?我好像没吃过。老板回答:这是灯笼果,也叫姑娘果。“真的像灯笼一样呢。”孩子们在水果摊上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秋季水果,除了常见的水果,还有不同品种的柿子和梨子,秋月梨、香梨、砀山梨,甜柿子、涩柿子,硬柿子和软柿子等等。

从入口往里走,我们就到达了中山门菜场的正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边走边看边讨论。遇到认识的食材就高兴地和小伙伴分享,遇到不认识的就大胆的向摊位老板询问。在与菜贩的交谈中,孩子们又认识了许多平时没见过的蔬菜。孩子们纷纷感叹,原来秋天有这么多好吃的呀。

















 


孩子们对于菜场的向往,呈现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对生活中事物的探究欲望。在逛菜场的过程中,孩子们丰富了自己对于秋天果蔬的认知,从只知道一些常见的果蔬,到接触完全陌生的品种,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在和菜贩的交谈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

 














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热烈地交流着今天的所见所闻。老师趁热打铁,请孩子们将菜场的见闻画出来,并开展了一场“导购会”,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作品向全班介绍我的菜场里卖什么。


 

四、以“己”为介,生发多样探究模式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己在菜场里积累的生活经验融到了我们的主题课程活动中来。如科学活动《一篮蔬菜》,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积累,孩子们对活动中出现的蔬菜都很熟悉,因此参与度很高,也特别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从整体局部从外到内)感知发现各种蔬菜的外形特征时,孩子们也能够持续保持对材料的探究兴趣,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活动目标的达成度也更高了。美术活动《我的菜篮子》,孩子们也能够画出各种各样丰富的蔬菜,在有观察经验的基础上,将各种蔬菜的特征表现得更加鲜活。音乐活动《买菜》,孩子们更是能够根据自己在菜场的所见所闻进行歌词的改编,将歌曲唱出自己的味道,而不仅限于会唱。

除了集体活动,探秘菜场的影响还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区域活动中。除了美工区各种各样果蔬的手工,孩子们还在建构区自主建造起了“菜场”:用积木搭建了一个一个的货柜,用其他塑料积木当作各种果蔬,几个孩子幼儿自发玩起了“卖菜游戏”。孩子们学着菜贩的卖叫声,大力吆喝着:新鲜好吃的青菜、西红柿,赶紧来买啊!今天买点什么菜呀?今天玉米不错挺甜的,你可以买点回去尝尝……孩子们模仿着菜场里商贩的样子,玩儿起了自发的角色游戏。








 


从参观前的调查、采访到参观时的交流探讨,再到参观后的活动渗透。孩子们收获了许多关于秋天的知识,还有生活的经验。在这过程中,老师充分挖掘了周边的资源价值,从物质材料的挖掘到人文资源的利用,从菜场里的果蔬到摊位上的菜贩,都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孩子们在自由自主的参观活动中,在尽情、自信地表达之余,也收获了远超我们预期的成长。这不仅仅是一场“探秘之旅”,还是一场将思想知识、艺术创造分享给所有人的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