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内涵发展, 守望花开满径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区级综合督导评估汇报
常州市天宁区娑罗巷幼儿园创办于 1956 年,六十九载岁月中,历经不同办 园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宛如一部镌刻时光印记的教育典籍,始终扎根常州老城区 深厚文化沃土。一代代教育者坚守初心、秉持热忱,在岁月沉淀中铸就园所独特 的育人底蕴。园所规模规整,占地面积 2759.5 平方米,建筑面积 2925 平方米, 现设 11 个班级,拥有幼儿 345 名,配备教职员工42 名,师资力量雄厚:26 名 专任教师均持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幼儿园高级教师 1 名、一级教师9 名;更有市 骨干教师 3 名、市教学能手 1 名、市教坛新秀 1 名,区学科带头人 3 名、区骨干 1 名,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多年来,园所始终以“浇灌健康的土壤,播撒幸福的种子,倾听花开的声音 ” 为育人理念,将蒙氏课程的自主探索、阳光运动的活力释放、以食育人的生活启 蒙、民乐传承的文化浸润深度融合,勾勒“顺应儿童发展,让树成树,让花成花 ” 的办园理念图景。近三年,园所对标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在教育教学实 践中不断反思优化,树立全新儿童观、游戏观与课程观,凭借优质服务、先进教 育模式与丰硕成果,斩获多项荣誉,赢得幼儿喜爱与家长认可,“家门口的优质 幼儿园 ”这一口碑,也在时光中愈发响亮。
一、党建聚能强根基,统筹推进提质效
1.党建引领聚合力,精准施策促发展
党建领航铸师魂,初心如磐践使命:党支部以“紫藤精神 ”为纽带,以党建 引领为核心,将党建工作与园所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教职工思想同心、行动同频、 家园社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开展《严守八项规定,筑牢幼教初心》等主题党日活 动,以支部书记讲党课、红色基地研学、“学习强国 ” 常态化学习,推动党史 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筑牢思想根基,以高尚师德践行教育初心。
尊法明责守底线,规范笃行育清风:组织全员研读《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前教育法》等法规,强化依法从教意识;特邀法制 副校长开展“ 民法典进校园 ”专题讲座,以案释法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制度约束 与教育引导双管齐下,推动教师严守职业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生态。
五师工程强根基,口碑赋能促发展:以“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 练师能 ”为内核,通过师德主题演讲、承诺践诺、案例研讨等多元载体,将师德 建设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形成“德能并修 ”的专业成长生态,提升教师 队伍育人质效。2024 年度天宁区学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实现多维突破:党
建工作位列第四、常规+重点+创新工作排名第九、综合指数攀升至全区第三,以 扎实的师德建设成效持续擦亮优质教育品牌。
2.健全制度夯根基,办园质量稳提升
依法治园强根基,制度赋能促规范:秉持依法办园理念,立足园所实际,动 态优化教职工岗位职责、保教常规等制度体系,推行“分管负责制 ”考评机制。 依托党工共建项目《暖心 ·同心 ·匠心——三维赋能构建工会服务新生态》,借 力工会民主管理、共青团先锋引领、关工委协同育人,形成“有章可循、有规可 依 ”的管理闭环,以制度刚性保障工作效能。
多维考评激活力,人文激励增福祉:构建“ 日常巡检 + 月度考核 + 期末评 估 + 年度综评 ”立体考评机制,创新设立合作奖、创新奖、科研成果奖等多元 激励项目,将职评评优与育人实绩挂钩,“物质奖励 + 精神表彰 ”双轮驱动, 激活教师职业发展内驱力,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收获职业幸福感。
全维督导筑防线,闭环管理提质效:组建由园级行政、责任督学、法治副校 长、教师家长代表构成的督导团队,以安全工作、区域活动等切入点制定自我督 导计划,通过“听汇报、查台账、看现场 ”等方式开展精准督导。以“督查 - 反 馈 - 整改 - 回头看 ”闭环管理机制推动自我督导工作,提升保教质量。
二、系统谋划明方向,精准施策促实效
1.抓细常规强指导,教育教学提质效
聚焦核心环节,细化执行要求:梳理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生活环节等核心 教学场景的常规要点,例如集体教学需明确目标设定、材料准备、互动设计;区 域活动需规范材料投放频次、教师观察记录等,细化要求,让教师有章可循。
建立双向评价,完善质量闭环:成立由业务园长、课题组长、年级组长组成 的常规督查小组,随机抽查教学环节(如晨间活动、游戏活动),发现问题即时 反馈,1 周后复查整改效果,确保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每月组织教师开展 常规自评与互评,分享常规落实中的亮点与困惑,通过互评倒逼常规优化。
2.深耕教研重实效,赋能教学拓深度
预约式教研——锁定真实问题,现场同频共研:系统梳理、精准分析教师在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针对区域环创、游戏活动、师幼互动、表征记录等核 心痛点,开放实践现场并依托骨干教师帮扶解难题。鼓励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结 合共性问题申报集体研讨,业务园长审议方案并细化流程,教研后形成实录,分 层指导提升成效。
沉浸式教研——聚焦园本需求,助推教研落地:业务园长与教研组长牵头组 建“游戏观察行动小组 ”,制定观察框架,重点关注游戏环境的互动激发性、材 料投放的发展适配性、教师引导的精准适时性、幼儿参与的专注度。教研中,教 师深入游戏现场,实时观察幼儿行为、情绪与互动,通过沉浸式研讨,共同探究 优化师幼互动的具体策略。
导向式教研——锚定食育课题,深耕研究实效:以市级课题《幼儿园体验式 食育的实践研究》为核心抓手,开展导向式教研,聚焦生活、游戏、课程、家园 共育四大食育维度深研。通过集体研讨、案例分析、实践验证梳理经验、提炼案 例,多渠道传播实践成果,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反哺实践 ”的课题研究良性循 环。
互动式教研——AI 赋能减负,提升教学效能:针对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具 制作、观察分析等方面的压力,以“互动式教研+AI 赋能 ”双路径减负提质。 依托幼师口袋 APP 建线上研修空间,支持碎片化学习并开展同步教研;借力AI 获个性化教学建议与资源推荐,用 Deep seek、豆包优化活动设计,VR/AR 创沉 浸式环境,切实为教师减负并提升教学实效。
基地式教研——聚焦蒙氏创新,探索特色融合:打造“蒙氏工作 ”教研基地, 邀请蒙氏经验教师通过“理论讲解 + 实操示范 + 现场答疑 ”系列培训,帮助青 年教师掌握蒙氏工作核心方法。尝试将蒙氏教具与数学区游戏结合,设计“数物 对应 ”“量的比较 ”等个别化学习活动,幼儿认知兴趣与操作专注度显著提升。 探索蒙氏与语言、科学等区域的融合路径,持续教研中创新设计适配幼儿发展需 求、彰显园所特色的园本化蒙氏活动。
3.夯实活动审议质,助推课程稳落实
审订活动计划,锚定园本方向:进一步审议完善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严格 遏制“重学习轻游戏 ”的现象,优化一日活动实效,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体育 活动(户外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关注游戏质量。
深化课程审议,夯实课程根基:期初园级、年级、班级、教师分步课程审议, 研儿童、研内容、研资源,保证课程内容的全面性、整合性、科学性。随着课程 的实施,开展中审议,分享区域活动或游戏材料,研讨解决主题活动中期遇到的 问题。主题活动结束及时进行主题后审议,反馈课程实效及不足,对课程计划进 行完善调整,优化园本课程资源包。
甄选课程资源,丰实课程环境:一是依托省学会“十四五 ”课题,深度审议 社区、自然、家长三类资源,筛选适配需求的优质资源,动态优化资源库;二是
借力老城区班级环境改造联盟,以开放研讨为契机审议班级环境资源,优化环境 布局,提升资源对幼儿发展的支撑实效;三是针对户外场地小的现状,专题审议 场地空间资源,按需划分功能区,让有限资源转化为幼儿爱玩乐探的游戏空间。
精审班本课程,彰显园本特色: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幼儿年龄、经验 喜好及食育特色确定方向,采用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方式,自主选择时间开展。期 末形成班本课程案例,通过交流分享进一步丰实园本课程。
4.优化梯队建设路,寻求突破促提升
搭建平台,夯实分层培养:结合教师教龄与专业水平制定分层培养计划, 建立“ 园长一副园长一骨干教师一青年教师 ”四级结对导师研学模式。新教师 由园领导与师傅跟踪听课,指导常规并开展岗位练兵;青年教师“压担子 ”, 鼓励参与学习评比;骨干潜力教师依托市区级平台锤炼,力争竞赛获奖,全方 位助力教师梯队建设。
借力优师,提升专业素养:充分借力省基本功一等奖王翔老师的优势,每 月围绕一个项目进行师训,内容涉及专业基础理论、班级环境规划、活动设计 与实施、语言表达、艺术素养等方面,并进行基本功比赛。一步一个脚印,有 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骨干教师,为下一届基本功比赛储备人才。
善于总结,提升撰写能力:持续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立足日 常教育现场,以专业视角剖析教育现象,将鲜活的实践经验凝练为学术表达, 将教学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以研促教、以写提 质,为园所教科研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筑牢卫生保健网,护幼康健伴成长
加强保育培训,强化业务技能:注重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专职培训,通过外 出、在园、请医务专家来讲课等多种形式,开阔教职工的视野,加强老师的保 育技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理论和操作同步提升保育水平。
强化检查指导,抓好细节管理:加强晨午检工作,定期对午睡、用餐、卫 生、消毒、护理等环节细致督导,保障幼儿出勤率。历年来体检达标率为 100%, 视力转诊率 100%,肥胖儿比例逐年递减,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家长安心放心。
细化保健工作,推进保育实效:一是科学饮食,按季定食谱、创新餐点,配 季节养生茶饮,跟踪饭量减浪费,每周邀家长膳委会验菜陪餐;二是加强消毒, 完善制度明确责任,食堂与班级分设消毒柜,严落实日消毒;三是督促锻炼,每 班每日保障 2 小时户外活动,保健老师与分管领导抽查共管;四是保证睡眠, 教师巡回管理午睡,行政人员每日检查并记录,纳入月考核。
接受保健督查,规范保健管理:2023 年底,我园接受区级卫生保健三年回 头看督导。专家组通过现场查看、资料查阅、询问访谈评估,充分肯定工作,推 动卫生保健提质升级、再上新台阶。
6.夯实安全管理基,维护园所秩序稳
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安全领导小组定 期开会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成立由副园长、后勤主任及保安组成的最小应急单 元,每月培训提升随机应对能力。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一是深化警校联动,建常态沟通机制,定期联合整治, 排查交通等隐患;二是设家长志愿者护学岗,上下学时段引导车辆、维护秩序, 保障接送安全;三是落实保安值岗新规,加强培训,配齐装备,值岗领导巡查监 管,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设施整改到位:一是电子围栏换新安装,定期测试保正常使用;二是车 库改造升级,换顶棚、添置喷淋与充满自停装置,保障充电安全;三是防冲撞升 降柱安装完成,多重防护筑牢校门口安全。去年 11 月,省教育厅、公安厅以及 区委书记、区政法委、区人大等一行人分别对我园的安全防护开展调研和督查, 整体满意度高。
安全教育培训扎实:一是安全培训,期初开展安全教育第一课,结合日常会 议与专题活动培训教职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安全教育,开设专项课程, 通过讲解知识、播放视频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三是安全演练,定期组织消防、防 踩踏、防溺水、等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一是明确六大员职责,强化日常沟通配合,保障管理流 程顺畅;二是严控食材采购,行政班子每日轮流验菜、复称,反馈问题,确保食 材新鲜可追溯;三是规范厨房卫生,按标操作,定期排查设施卫生,加强人员培 训,高效通过各级各类检查。
7.强化服务意识观,构建家园共育效
夯实多元化家园互动,传递科学育儿理念:以“平等对话、优质服务 ”构建 多元家园互动体系。日常做好家长接送接待,通过家访、电访分享幼儿情况;依 托网络平台普及共育知识,借公众号、群相册展示幼儿在园活动,传递互动正能 量,以科学指导凸显园所服务优势。
优化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现园本教育特色:精心设计家长开放日系列活动, 邀请家长参与节庆活动、食育课堂、亲子运动会等多元场景,直观了解幼儿在园 的生活、学习表现、教学成果与课程特色,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认同。
推进家园社共建场域,拓展育人实践空间:依托周边高品质自然人文资源, 策划丰富、多元、趣味的幼儿实践活动。面向社区适龄婴幼儿家庭开展早教服务, 通过亲子活动、育儿讲座等形式,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经验,助力托育一体化建设。
三、回眸收获凝经验,蓄力未来启新程
1.聚焦发展新方向,收获成绩破新局
搭建教研生态,夯实发展根基:近三年聚焦“地域资源 ”“食育教育 ”,先 后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省“十四五 ”规划研究课题《依托地域资源优化园 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已于 2024 年 12 月顺利结题;市教“十四五 ”规划备案课题 《幼儿园体验式食育的实践研究》也已通过中期评估。幼儿园先后获得省“祖国 在我心中,爱国从我做起 ”“科技强国梦、童心创未来 ”主题活动获优秀组织奖; 《心有榜样,行有力量》、《学习雷锋精神,释放青春正能量》项目分获市、区 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创新“教研共同体 ”模式,搭建起“理论落地—实 践改进—经验辐射 ”的成长平台,幼儿园课程资源教研组获“优秀教研组称号 ”, 让教研真正成为园所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
深耕专业赋能,点亮成长之路:教师是园所发展的“关键力量 ”,过去三年, 教师团队在省市级教科研评比中频频获奖。王翔老师分获省市区学前教育青年教 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王益、许嘉获区级基本功比赛二等奖;钱敏珠获园本 教研优秀经验二等奖。承担区级示范交流或公开展示活动6 项;参与市区级教育 教学活动评比,获得一二等奖累计 9 项;教师勤于笔耕,发表论文8 篇、省市级 获奖论文 18 篇、区级获奖论文 18 篇。五级梯对逐年递增,三年内王翔获市骨干、 王益获市能手称号,王翔、李文蓉获优秀教研组长称号,多位教师获得区级优秀 教育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员、教师发展工作室优秀成员、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称 号,实现“ 以研促教、以教强师 ”的良性循环。
看见成长轨迹,绽放生命活力:园所以优质教育实践为基石,持续为幼儿成 长赋能,最终铺就更有质量的成长路径。三年来,在园所系统培养下,幼儿收获 丰硕成果:王嘉柯等 12 名幼儿斩获省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一、二等奖;汤米森 等 5 名幼儿获常州市“奔跑吧少年 ”体适能锦标赛一等奖;谢思訦、李成浩获评 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方瑞轩等 8 名幼儿在省“祖国在我心中 ”主题征稿中 获绘画类三等级、优秀奖;夏翊尘、费子彦等 5 名幼儿获常州市“我是小小消防 员 ”绘画大赛优秀奖;张雅雯、王佳一等 5 名幼儿在区“争做雷锋式好少年 ” 绘 画比赛中摘得一、二等奖;秦正则等 10 名幼儿助力团队获第二届“童心杯 ”幼
儿足球邀请赛亚军。这些成长的“微变化 ”,既是幼儿活力的生动展现,更是园 所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印证。
2.回眸反思积经验,蓄力发展乐前行
师资力量的提升:借力园内优秀教师资源,加强青年的教师培训,开展基本 功比赛,发挥教师潜能,争取在职称、梯队的进阶上有新的突破,提升园所的软 实力。
课题项目的推进:市“十四五 ”规划备案课题《幼儿园体验式食育的实践研 究》已顺利通过中期评估,但研究成果凸显度不足,后续需重点总结实践经验, 通过多渠道推广课题成果,稳步推进研究落地。同时,组织全员深度参与市前瞻 项目《发展每一个: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项目研究》,全力投入孵化前期的思 考、研究与探索工作,力争实现项目成功立项,以项目研究赋能园本教育提质。
从园所发展的“顶层设计 ”,到教师成长的“拔节生长 ”,再到幼儿发展的 “多元发展 ”,我们始终相信:优质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协同奔赴。未来,我 园将继续以深耕之姿聚焦内涵建设,让每一次发展突破都成为照亮幼儿成长的星 光,持续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让每个生命在精心呵护中绽放独特光彩,稳步实 现园所与师幼的共同成长。
|
|
